close


記者張錦弘╱

配合12年國教新課綱8月上路,教育部近日公布修正「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學生成績評量準則」,未來國中新增科技領域,領域總數雖由7個增為8個,畢業門檻仍維持至少4個領域及格;抽離式的國中技藝課程表現,以後也將納入學期總成績,鼓勵更多對學科沒興趣的孩子上技藝班,提前探索職業性向。

教育部國教署組長武曉霞指出,新課綱一大特色,是新增彈性課程,包括跨領域統整性主題、專題、議題探究課程;社團活動與技藝課程;特殊需求領域及本土語文、新住民語文、服務學習、戶外教育課程等,應以平時評量為原則,並視需要定期評量。

至於平時評量的紙筆測驗次數,準則規定以「最小化」為原則;定期評量紙筆測驗每學期則至多3次。評量方式也應多元化,包括紙筆測驗;書面或口頭報告、聽力與口語溝通、實際操作等實作評量;及檔案評量等三大類。

武曉霞另表示,國中生以前若從原本的領域課程,抽離出來上餐飲、汽修等技藝課,有的學校計算學期成績時,不採計技藝課表現,未來抽離式技藝課其職群所對應的領域學期成績,應按授課時數比率計入技藝課總成績,鼓勵更多有興趣的國中生上技藝課。

準則規定,領域學習課程之評量結果, 應以優、甲、乙、丙、丁之等第呈現,與分數之轉換如下:

一、 優等:90分以上。

二、 甲等:80分以上未滿80分。

三、 乙等:70分以上未滿80分。

四、 丙等:60分以上未滿70分。

五、 丁等:未滿60分。

前項等第,以丙等為表現及格之基準。

現行課綱國中小有7大領域,原本規定至少4個領域總成績及格(丙等以上)才能拿到畢業證書,否則只發修業證明書。不過,8月以後入學的國中生,新增科技領域,包括生活科技、資訊科技這兩門課,但教育部並未因此提高畢業門檻,國中8個領域當中,仍只要4個以上及格就能畢業。

武曉霞強調,為兼顧基本學力、並讓學生能順利畢業,教育部近年來要求各校建立預警、補救教學及補考制度,學期中發現學生主要學科不及格,就開始補救教學,到期末仍不及格,再補考給一次機會,以免等到畢業前夕已難補救。

另一個畢業門檻則不變,規定授課總日數扣除公、喪、病假,上課總出席率至少達2/3以上,且經獎懲抵銷後,未滿3大過,才能畢業。

引用來源
https://udn.com/news/story/6898/3910704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HUANG 的頭像
    HUANG

    AL英文社

    HU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